紅安縣紅友機耕船有限公司
聯系人:劉經理
銷售電話:15387205866
辦公室電話:13487058816
售后電話:15392727766
傳 真:0713-5257719
Q Q:615767236
郵 箱:615767236@qq.com
地 址:紅安縣城關鎮陵園大道43號(原三機廠)
農業機械化現狀是怎樣的?機耕船廠家下面給大家介紹下:
1 農業機械化水平明顯上升
新中國剛剛成立的時候,我國農業機械總動力有8.01萬kW,農用拖拉機僅配備不到兩百臺,農用載重汽車、聯合收割機等大型機械的數量更低,基本上是零。農業機械化水平較低,統計所得結果是不到1/100。新中國成立將近70年,經過全國人民的不懈努力,我國制造業能力與水平得到較高的高度,農業機械的當前保有量大大增加,較新中國成立初期,增加了不止千倍,一些使用較多的農用機械數量增加了萬倍。采用農業機械化作業的領域不僅包括糧食生產,還在向各種經濟作物延伸。農業生產得益于機械化的普及,衍生出了農產品加工業、副業、養殖水產業等。耕作模式也從簡單粗放的大田農業向運作起來效率高、管理起來方便的的設施農業轉變,不但關注生產過程,更重視對產前+產后的鏈條產業的發展。小麥、大豆、水稻等傳統糧食作物的生產均實現了高水平的機械化,尤以小麥生產情況較佳,大體上實現了全程機械化(播種、收獲機械化水平各自占比為74%與72.8%)。
2 農業機械產品多樣化
我國農業產業結構經過不斷調整,政府本著可持續發展、以人為本的理念,推出并實施了一連串環保政策,相繼提出退耕還林、還草、還湖等決定,使傳統作物種植面積一年一年在減少,加大了許多經濟作物與蔬菜、水果等的種植力度。從推動農業機械化的角度,傳統農業的現役機械數量的增加速度定會放緩,相反,新興農業產業布局急需的經濟作物機械定會大幅增加。近些年來,人們秉承可持續發展的經濟理念,針對設施農業的裝備與節水節能在全國各地構建起一批示范性項目,由于這些項目的良好效果,使此類準備與技術得到大面積推廣。因此,農業機械產品自身的技術性能也得到了持續的更新與提高,產品體現出愈發廣大的附加值空間。
3 農業機械化向市場化、社會化服務邁進
我國原有的農戶作業模式較為封閉,每戶家庭的種植規模都比較小,基本上沒多少人會專門買農業機械用于自家生產,既沒有必要,也劃不來。如此便引出了農業機械社會服務這一課題。農業機械正式朝著市場化、社會化發展,起源于上世紀90年代的跨區域小麥收割??鐓^域機械化收割的進行,將聯合收割機在每年的使用時間從7~10天延長至一個來月。如此,小麥收割效率明顯上升,聯合收割機的應用率也顯著增加。該措施使很多農戶的小麥得以采用機械收割,農業機械整體應用的經濟效益也由此展現出來。另外,現役聯合收割機的數量也由此大幅度上升。這一舉措也帶動了別的農業產業的作業模式向集中的機械化生產邁進。從那開始,各地農業機械作業協會、合作社和作業公司如雨后春筍一般大量出現。